1、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种非常重要且丰富的学说。 |
2、太公是我国古代的传奇人物,他智谋卓越,善于治国安民。 |
3、三朝即位的君王智勇双全,统治国家稳定有序。 |
4、我希望成为一名儒医,用儒家思想的智慧和医学的知识去治疗病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5、我思考着如何将"时宪书"这个词语用来造句。
在历史博物馆里,我看到了一本古老的时宪书,里面记录着古代君王的治国之道。 |
6、法制是一个国家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基石,只有依法治国,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的权益。 |
7、寡人乃是此国的君主,负责统治国家的政务。 |
8、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孔子,把人类教育分为两类:一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二为射礼义理智身。 |
9、程朱学派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支重要的学派,致力于探讨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以及治国安邦的道理。 |
10、王储并非仅仅是一种继承王位的头衔,更是具备统治国家能力的必要条件。 |
11、刘备在《晋书》中被赞为仁义之主,他的治国之道成为后世的楷模。 |
12、一位善良的君主以仁政治国,使国家充满和谐与繁荣。 |
13、在一个完善的法治国家中,人治必须被有效地限制和监督,以确保正当的权力运行和避免滥用。 |
14、齐民要术是古代中国哲学家荀子提出的一种治国理论,主张政府应利用齐民要术来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
15、遵理是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原则。 |
16、圣人们教导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17、儒哲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派,他们通过研究经典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
18、对于治国理政来说,赏功罚罪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以激励奋发向上的人们,同时也能在罪恶行为面前给予惩罚和警示。 |
19、象山学派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以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闻名于世。 |
20、三令节是中国古代皇帝颁布的法令,用来统治国家和管理百姓。 |
21、舜日尧年,历经千年的时光,展示了伟大的智慧和治国能力。 |
22、我们应当以礼治国,让文明和谐的礼仪成为我们社会的基石。 |
23、太帝踏着金碧辉煌的宝座降临大殿,庆祝他统治国家的多余时光。 |
24、贞观之理是中国古代皇帝李世民倡导的一种治国理念,意味着要以廉洁、公正和明智的方式来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
25、在学校,儒学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它教导学生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26、楚王足智多谋,统治国家始终保持着稳定与繁荣。 |
27、安民治国,才能实现幸民宜居的社会目标。 |
28、古代士人,执三纲而言行。君臣父子,皆循纲而治国家。 |
29、绿树长青,江水悠悠,治国安邦,民生兴盛。 |
30、只有理念高远,才能治国安邦。 |
31、霞光初露,晨光洒向书院,书院建在山脚,云雾缭绕。学子们踏着石阶,穿过斑驳的树荫,迈入教室。清风拂过窗前,带来浓郁的墨香,激起心中学习的热忱。教师声音如黄莺般婉转动人,传达知识的力量。书本翻开,古文书法弥漫在教室里,仿佛耳边回响着古代学府的雅音。这里是学子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摇篮,伟大学风滋养着一代代的智慧传承。 |
32、《左传》中还进一步提出了“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和“国将兴,听于民”等重视民意的思想,认为重视民意,防止个人专欲,乃治国之道。 |
33、勾践命文种治国政,让范蠡整治军旅,尊贤礼士,敬老恤贫,百姓大悦。 |
34、在现代法治国家中,辩护权不仅包括被追诉者自我辩护的权利,更重要的是享有律师辩护的权利。 |
3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确立了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纲。 |
36、朱熹一生从事理学研究,又竭力主张以理学治国,但却不被当道者所理解。 |
37、然储君者,帝皇之替继者也,必潜德以修能,德可深孚众望,能可治国安邦。 |
38、乱世之中,亡国之臣,非独无忠臣也;治国之中,显君之臣,非独能尽忠也。治国之人,忠不偏于其君;乱世之人,道不偏于其臣。 |
39、据介绍,比干是殷朝的政治家和德礼治国的先驱,他毕生爱国、爱民,被称为亘古忠臣。 |
40、下官佩服直至,这首诗言简意赅,非忠臣义士不可得,非安邦治国者不可得,非忧国爱民者不可得,见其诗如见其人,当真是难得的…… |
41、中方重视同津民盟的关系,愿与津民盟继续保持高层往来,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扩大各领域的合作,推动中津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
42、由于从洛书产生了“洪范九畴”,因此与治国安邦有关的政治学说、礼仪制度等也要涉及河图洛书。 |
43、米亚:我知道自己在学校学的是外交和政治学,但学校没有“女王专修班”,也没有开“治国入门”课。 |
44、先哲有言,“治国如治水,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即是此意。 |
45、治国如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
46、以法治国铸伟业,秉德安民兴中华。 |
47、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管仲 |
48、明白了人类战争史上的"真相"之后,就了然于这些国家领袖治国之道为何这么本末倒置。 |
49、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正确方向,在党风建设上亦如此。 |
50、在我国,检察权独立行使也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司法的公正和效率的需要。 |
51、以“和”安邦、以“和”治国、以“和”齐家、以“和”平天下,乃中国先人从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
52、不能把坚持党的领导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对立起来,更不能用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来动摇和否定党的领导。 |
53、宽猛相济是古代帝王统治国家的一条重要经验。 |
54、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口号,大多带有政治色彩,“把无产阶级文化大*命进行到底”、“抓纲治国”等口号,在代人的脑海里一辈子也抹去不了。 |
55、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列子 |
5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实行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措施。 |
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 |
58、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 |
59、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
60、明父子君臣夫妇昆弟朋友之节,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以事父母,以和兄弟,以睦族党,以交朋友。 |
61、今年是抓纲治国第一年,很强调学习,咱就把《劝学篇》抠抠吧! |
62、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 |
63、她说,大马是以法律治国,非以宗教治国,故遗腹子问题就应该以法律方法解决。 |
64、如果我国政府在整治国家中敷衍了事,那中国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
65、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唐太宗法律思想,论述唐太宗从隋亡的历史教训和治国安民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法律思想。 |
66、只是石勒对在华夏之区如何治国安民毕竟很陌生,身边有很多儒家士大夫辅佐,在制定大政方针方面,还是会听从儒生们的意见。 |
67、共产党有一套治国安民的大计。 |
68、但我还是想强调,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中国司法机构依法办案,不容任何人干涉。 |
69、依法治国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其中法制观念的形成尤其重要,而法制观念的培育应该从青少年抓起。 |
70、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
71、我们若要求美国宪法的所有条款都达到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标准,这部世代相传、卓有成效的治国法典就将面目全非了。 |
72、凡事都有游戏规则,国家依靠法律来治国安邦,家庭依靠责任来维持安康,恋人之间规则虽各异,不忠绝对是大忌。 |
73、克莱恩说这是安息日记号的神治国度戳印功能。 |
74、这一年是举国上下,各条战线大跃进的一年,是粉碎“四人帮”后抓纲治国初见成效的一年,是辉煌胜利的一年,也是战斗的一年。 |
75、唐太宗克己纳谏、励精图治,开创贞观盛世;曾国藩克己戒色、修身治国,立下不朽功业。 |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
77、基于儒学治国安邦的理念,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一般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实行较宽容的宗教政策。 |
78、做人讲诚则灵,治国依法则兴。 |
79、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
80、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董仲舒 |
81、执政两周年之际,***总*记用“四个全面”,勾勒出了一幅治国理政方略图。 |
82、整合论主张法律与道德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两者具有共通性,法治与德治,作为建构社会秩序的手段,具有相容性,而且应当相容,应当整合,使德治和法治成为治国中的两翼,有了比翼双飞,才能到达有秩序的社会。 |
83、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
84、反观中国儒家法往往是治国安民,注重调整社会的稳定,不具有革命性和斗争性。 |
85、“他抱着先学好一门外国语,再学好‘治国平天下’之道的宏愿,到英文科就读,几无暇时,同窗契友戏谑他‘把凳子都坐矮了’。 |
86、前往广州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火车上,田志远等关于“抓纲治国”争论引起邓*平的注意。 |
87、中国是法治国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88、“忠信”是春秋时期的一项重要德行,它在春秋时期的个人修养、治国安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功效和价值。 |
89、据*弯“中央社”报道,马英九在最新一期“治国周记”中,以“保存客家语言,落实文化平权”为主题,指出客家语言与文化保存的重要性。 |
90、分而言之,这一传统的确立首先缘于最高统治者治国安民的需要。 |
91、不丹:中亚一自治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侧。 |
92、儒家将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把珍爱自然天物作为道德教育之内容。这是原始儒学馈赠给现代人的精神财富。 |
93、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管子。民谚 |
94、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令人担心的事情就是阿萨德家族已经统治国家年了,可能分崩离析,然后将叙利亚拖入派系争斗,就像美国在推翻萨达姆之后在伊拉克发生的一样。 |
95、这些人揽辔澄清、志在治国安邦的,也是大有人在。 |
96、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 |
97、亡国之君,非一人之罪也;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将治乱,在乎贤使任职而不在于忠也。 |
98、现在有种观点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对立起来,您怎么看?王振民:把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对立起来是错误的。 |
99、知治身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 |
10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101、当我们祈求精神世界的护持时,只要诚心够一定有求必应。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102、他提出“抓纲治国”的口号,虽没有摆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体系,但他把重点已放在后面的“治国”上是确实无疑的。 |
103、孝顺:不敬何以别乎,主要是态度上,小孝可以治家,中孝可以治企,大孝可以治国。 |
104、治国犹於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 |
105、他费尽心血,写成了数十万字的治国长策。 |
106、所以,对克莱恩来说,只有圣约群体聚集时,才是守安息日。在正式的敬拜服事里,圣约群体是升到天上已经实现的神治国家中。 |
107、“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过去不可能,现在仍然不可能,因为批评言论必然触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际关系,政治国情。 |
108、稳坐权力宝座的人很快就会学会思考安全问题,而不是图发展这一治国的最大的课题。詹·拉·洛威尔 |
109、上周六,马英九公布第一集网路“治国周记”,被网友发现他偷偷预录星期的份量。 |
110、他深信以自己的德行,决不会与乱臣同流合污,但如果身怀治国安民之才而不去施展,想为国为民做事却又屡次丢掉机会,这样是不对的。 |
111、名相治国,名医活人,人贵于人有济耳。 |
112、我们强调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些牛鬼蛇神、妖魔鬼怪全部消灭干净。 |
113、严格公正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灵魂、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
114、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 |
115、每当衰乱之世,总有圣人出,为生民虑,为天下忧,图治国安民之良策。 |
116、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师、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
117、马英九昨天在“治国周记”主动爆料,指太太周美青每次喂“马小九”,他只要经过,它就会大叫,甚至作势要咬他。 |
118、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 |
119、学校之设,固治国化民之本也。 |
120、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在对待道家思想和道术治国事务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
121、中国儒家推崇忠孝安邦,礼义治国,注重现实生命的人文精神,而西方文化是理性的求知文化,强调以法治国、法律主治。 |
122、然而,尽管朱元璋为了治国安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所盼望的理想社会却总是未能出现,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 |
123、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开过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没有十全大补的功效。 |
124、法治国家,权力屈从法律;专制国家,法律屈从权力。 |
1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荀子 |
126、加强监督是人大的重要职能,开展执法监督更是落实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措施。 |
127、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
128、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 |
129、中国图百世之宁,惟据亚洲,治国得失,有史可鉴,秦始皇以郡县治天下,失了江山,元世祖以分封治天下,子孙魂游欧洲,今天,只有四方制天下,才能告成功于先人。 |
130、治国之道,在乎猛宽得中。淮南子 |
131、“和谐哲学”观是当今治国安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略。 |
13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 |
133、杜佑生活在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亲身经历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变化,想通过对历代典章制度的编纂,总结经验教训,以寻求治国安民之术,从而挽救唐王朝政治的危机。 |
134、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
135、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136、细思三皇五帝,一般锦绣江山,风调雨顺万民安,不见许多公案。后世依他样子,齐家治国何难。流芳百世在人间,万古称扬赞叹。 |
137、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
138、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不韦 |
139、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因而造成礼崩乐坏,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 |
140、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武兼备,但他又何等不谦虚谨慎,表现出比一般人更谦逊更成熟。 |
141、在官员知法犯法不是新闻、依法治国才是新闻的时代,抛开制度变革不谈,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如果体制有毒,个人在其中的罪孽就可以赦免么? |
142、不管是敲鼓或弹琴,就是踢球,写作,治国平天下,出售大萝卜,都与婚姻有关。 |
143、扶弱抑强是***终其一生矢志不渝的治国理念。 |
144、认真实践“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积极实施“以德治警”方略,是公安机关贯彻“以德治国”思想之必然,是一项事关公安队伍建设全局的战略性工作。 |
145、治党治国治军千头万绪,战略筹划必须举要治繁、抓纲带目。 |
146、由此足以证实,早在远古时期,计量就是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措施。 |
147、这些汉儒也不是抱残守缺的人物,如陆贾取法家的中央集权制度,贾谊强调儒家思想指导下的无为思想治国,用儒家思想统摄其他各家,最后自成一家,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极富针对性。 |
148、从我国法制史的走向特征来看,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应当是法治国阶段。 |
149、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强化农村基层的民主与法制对于建设“法治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
150、第四部分对商鞅富国强兵治国方略的和谐内涵进行了论述。 |
151、所谓的霸道,就是为了取胜而欺骗别人;王道,便是以慈悲之肠和仁德之心治国。德川家康 |
152、成吉思汗圣旨以其丰富的内容,深遂的思想,成为其治国安邦的总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153、在抓纲治国的一九七七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奇迹般的变化。 |
15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伟大的治国方略。 |
155、在科举制度下,广大士人都可以怀牒自进,贡送朝廷的人数也大为增加了,这样就扩大了王朝统治的基础,同时也便于从中选拔治国安民的人才。 |
156、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
157、治家的宽仁和严格,也好比治国一样。 |
158、倘若如此,罗马与耶路撒冷便是特例了。罗马时为世界强权,攻城掠池,治国安邦,兴建土木无不在话下。 |
15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府实行了一整套治国安民的措施。 |
160、四中全会决定中你必须要知道的新提法,备受瞩目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 |
161、英国向全世界证明,至少有一个民族认为,专制政治和煽动宣传并不是治国的必要选择,自由与秩序并非必然相互斥力,知识高于威严,自由讨论是真理的生命,也是国家真正统一的生命。 |
162、以德治国包括行德政而治国和施德教而化民两个内涵。 |
163、为什麽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平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
164、用道德手段来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对后世封建统治阶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65、他从不购买并穿戴华贵衣服以摆显赫地位,“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为了实现著书立说以资治国借鉴,近不分日夜,废寝忘食,经常抱病工作。 |
166、可见,孔子也是把祭祀同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 |
167、屡屡发禁令禁赌告诉我们,加大依法治国力度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要从意识深处彻头彻尾的革旧立新。 |
168、这是抓纲带目的龙头性工作,是落实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江苏,推进各地法治建设的“牛鼻子”、“鱼鳃子”。 |
169、母后,儿臣是太子啊,要治国,不是得先了解百姓心声么? |
170、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着对法律信仰的缺失。法律信仰危机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之一。 |
171、如果他本人不乐意,那么强按牛头“培育”他们治国齐家的本领、手段,其实也是有违公平的。 |
172、他的新副总统boediono,前任央行董事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技术专家治国论者,尤多约诺先生储备其他德才兼备的人士,让人憧憬新内阁的诞生。 |
173、古为燕赵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取“崇尚文礼,治国安邦”之寓意得名。 |
174、其实统治王朝就是经营企业,只不过治国这一摊生意更大而已,做一般生意要交税、还要应付工商检查、安全检查、消防检查,逢年过节还得上贡,流年不利还会亏本破产。 |
175、军队是一个国家治国安民的支柱。 |
176、其五,从治国方略上两人都主张以正治国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
177、了解持家难处的女性,较易明白治国之难处。 |
178、而据调查,在治国方面,卢旺达在非洲中也是遥遥领先。 |
179、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
180、“故明主治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
181、和中外报刊发表大量时政文章,拜访当政者,提出各种治国安民建议。 |
182、中国的儒家法正如上面所说的,是治国安民之法,因此,它在太平盛世往往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
183、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洪、涝、旱灾害频发。 |
184、岳飞经文纬武,是一位治国安邦之才。 |
185、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
186、明太祖深知“武定祸乱,文治太平”这一封建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
187、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
188、消防安全历来是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是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 |
189、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
190、依法治国胸中自有天平在,廉洁奉公心底常吟正气歌。 |
191、每个国家都应有治国安民的措施。 |
192、乐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来源于人又作用于人,自从人们认识到乐的作用,就开始注重乐的教化作用,先秦儒家主张的用乐治国安民之策,正体现了这一点。 |
193、以德治国就是叫人们从自我做起,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待人以德,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 |
194、从历史事实看,从一部民主社会主义魏玛共和国宪法的缝隙中冒出了一代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裁统治;而从现代法治国家管理社会的状况看,行政权力扩大化倾向日趋明显,专制因素和专横现象也比比皆是。 |
195、孙中山主张在训政时期实行“以党治国”。 |
196、我的看法是,安息日主要是一个末世的记号,其次才是神治国度的戳印。 |
197、这一时期,天下大乱,各家思想却蓬蓬勃勃,如雨后春笋,但各家思想的主旨都是为了寻找治国安民之道。 |
198、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在批判吸取了先秦诸子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将法家的治国思想融会成为一个法、术、势三要素相结合的系统的思想体系。 |
199、男儿立志三步曲:齐家、治国、平天下。唐寅 |
200、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 |
201、旌表是我国传统社会皇帝垄断的一种荣誉性权力符号,旌表的目的是为了教化民众,达到治国安民的社会效果。 |
202、“感激”是大公无私的基础,不懂得感激的人无法作一个好人,更成不了贤人和圣人,也就无法受到别人的尊敬和帮助,进而也就无法完善和发展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成了空谈。 |
203、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做一个文明的大学生是学校和社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
204、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也。葛洪 |
205、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 |
206、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 |
207、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
208、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
209、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 |
210、放弃是迂回的进攻,是战斗的继续。鲁迅先生曾经学医,想用手术刀“拯救”国民,然而先生看到救治国民精神的重要性,于是放弃了手术刀,拿起了笔,通过写作振奋国人精神。 |
211、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
212、了解各种物品之间的轻重比例关系和各种情况下物品所出现的轻重之势,是为了采取相应的办法而达治国安民之目的。 |
213、为此,报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主要任务,要求党中央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在本年内初见成效,内大见成效。 |
214、但是,根据圣经的说法,因犯了严重的罪而致分心的领袖,必然不能公正严明治国,而穷困和被欺压的人也自然受害。 |
215、欲不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则亡。 |
216、萨默斯说:“我们是法治国家。合同摆在那了,政府可不能废除这些和约。现在有关方面正在尽可能采取每一个合法的步骤来减少津贴数额。”。 |
217、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
218、治国之有法,犹治病之有方也,病变则方亦变。 |
219、位于东京附近的秋吉荣治国家环境研究所通过释放氢氯碳制冷剂和其他破坏臭氧层的气体,经过一系列模拟试验,得出了这一结论。 |
220、儒学的确是当世显学,可是儒学教导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咱们这复兴社见习的可是孟尝君门下鸡鸣狗盗的小道。 |
221、为此,他要求治国者自身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坚持人道主义的伦理原则,选贤任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
222、古人说——良厨如良相,治大国如烹小鲜。窃以为那意思是说,一个明白事理的厨子,原本可能有安邦治国的才能。不幸埋没风尘,只好在灶台上的烈火硝烟里,铁勺金戈,排兵布阵,从而辗转他的余生了……野夫 |
223、大公天下、禅让帝位;选任贤能,治国安邦;治理水患,解厄安民;铲除六害,天下太平;教民稼穑,丰衣足食;礼仪为本,政纲彰明。 |
224、我自幼以为,武不过是外强中干的东西,能用以争强好胜而已,治国齐家平天下则还得圣人之理。 |
225、我国古代有一件治国神器:黄历。要人口增长,多写“宜房事”;要强拆让百姓不怒,就多写“宜动土”;不想他们上街闹事,就写“忌出行”。 |
226、看懂这些,早晚会成人上人。1功是百世功,利是千秋利,名是万世名。2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3了解别人是精明,了解自己才是智慧。4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5财散人聚,人聚财来。6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
227、杨广听了,心里不太赞同,因为他早已经想好了他的治国理念,他想要做的是成就丰功伟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种大帝。 |
228、沈尚书在朝堂上展现出他高超的治国才能和卓越的领导力,让人们信任和敬佩。 |
229、户伯乃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贤明君主,他以智慧和仁德治国,使得国家繁荣昌盛,民生安定,成为后世君王效法的楷模。 |
230、秩官如同星空中的繁星,虽然各有不同的光芒和轨迹,但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治国图景。 |
231、救公饥,乃是治国之良策,只有确保人民的温饱,国家才能安定繁荣。 |
232、郄诜第,乃古代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贤明君主,其治国有道,民心归附,留下了千古传颂的美名。 |
233、在日复一日的精神修养中,治躬如治国,是唯一能够确保内在和外在和谐的良方。 |
234、三黜,是古代中国对贤明君主的赞美之词,可用于造句,如:
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三黜之主的传奇故事,他们以智慧和仁德治国,让人民享受到了长久的安宁和繁荣。 |
235、府经者,乃国家治理之要旨,承载着历代统治者的智慧与治国方略,如同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至今,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了重要指导。 |
236、杖父是一个历史名词,我来造一个句子: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杖父是一位睿智而仁慈的国君,他以仁政治国,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
237、朱批谕旨,如同一轴历史的画卷,凝聚了统治者的智慧与治国方略,激励着民众前行的方向。 |
238、解隋之道,乃是明智睿智的谋略与高超的治国策略,为国家带来长治久安的道路。 |
239、顺济王乃古代中国历史上一位仁厚睿智的君主,他以谦和的态度治国,以民为本,使得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
240、礼籍是一本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记录了古代官员在朝廷中的职责和礼仪规范,如同一座宝库,传承着千年来的治国理政之道。 |
241、夷殄乃是治国良方,以法治国,才能使社会秩序井然,将混乱彻底扫除,让国家重焕生机。 |
242、皇经是古代中国皇帝制定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文献,它记录着历代帝王的智慧和治国方略,如同一座珍贵的文化宝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历史。 |
243、王主乃是古代中国的一位睿智君主,他以仁德治国,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
244、儒科是一门古老而深刻的学科,它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库。 |
245、驷马仰秣,寓意着古代帝王治国有方,百姓安居乐业。 |
246、阿育帝,印度古代著名的皇帝,他的治国之道如同一座智慧之山,指引着人们走向和平与善良的道路。 |
247、在这个繁华都市的喧嚣中,他展现出了自己的治国才华,以一颗谦逊的心和明智的决策,引领着人民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 |
248、驭戎之道不仅在于征战,更在于治国安邦,以智略和仁德缔造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 |
249、笔政者,如书生般执笔治国,以笔为权杖,书写着国家的未来,为民众谱写着美好的明天。 |
250、蠲敝崇善,乃为治国之良策。 |
251、阳国乃古代东方一个神秘而富裕的王国,其城墙高耸入云,城内繁华喧闹,人民生活富足安逸,而国王则以睿智和仁爱治国。 |
252、文皇,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君主,他用睿智的治国策略和仁爱的统治风格,将国家带入了长期的繁荣时期,成为人民心目中的明君。 |
253、徐偃王,虽身处乱世,却以仁德和睦治国,如同明月照亮夜空,为百姓带来安定与希望。 |
254、蠲略乃古代智者所倡导的治国理政之道,旨在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
255、公车司马令,仿佛是一部古老的历史典籍,记录着古代帝王的征战和治国策略,深刻体现着当时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战略。 |
256、两位朝廷重臣在政治上的合作,犹如天上的两颗明珠,共同照亮着国家的未来,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治国图景。 |
257、吊民如水,治国如船。 |
258、进贤黜佞,是一种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在君主的统治下,推崇能力和德行,摒弃奸佞和阿谀。 |
259、周圜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项链上,闪烁着智慧和谋略的光芒,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经验和领导智慧。 |
260、贞观之理,如同璀璨的星空,照耀着中国古代社会的辉煌文明,展示着睿智统治者的治国智慧和博大胸怀。 |
261、姬孔是历史上一位睿智的君主,他治理国家如同细心雕琢一方宝玉,将智慧与仁德融于治国之道,让百姓安享太平盛世。 |
262、礼刑之道,乃是古代智者所传承的一种至善至美的治国艺术。 |
263、刑事诉讼是司法系统中的重要程序,它象征着社会正义的追求,通过法庭审理犯罪案件,保障了法律的权威和公民的权利,同时也体现了法治国家的核心原则。 |
264、《谕蜀书》是东汉末年诸葛亮写给刘备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政治、军事和治国理念的建议和思考。 |
265、谷蠡王,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君主,他智慧卓越,治理着一片繁荣昌盛的国土,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治国智慧和伟大的传奇。 |
266、帝猷如流水般悠然,其治国之道犹如春风拂过,润物无声,引领着国家沿着和谐繁荣之路前行。 |
267、十六字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诚待人,以德报德,以义修身,以正治国,以和平天下。 |
268、业儒之道,乃是秉持着博学多才、温文尔雅的品质,以充实人生为己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 |
269、鬲氏乃古代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贤德之士,其智慧和忠诚于国家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治国理政思想。 |
270、王术是一种高超的治国之道,融合了智慧和仁德,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 |
271、王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统治体制,君主以王的身份统治国家,其权力和地位在诸侯之上,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点。 |
272、皇辟宸心,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奏响了治国安邦的华美乐章。 |
273、至圣文宣王,以其睿智卓越,治理国家如弹指间般游刃有余,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治国遗风。 |
274、六诏,乃古代中国历史上汉武帝颁布的重要法令之一,它代表着统治者的智慧和治国理念。 |
275、儒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蕴含着千百年来先贤智慧的精髓,它如同一座古老的宝库,供给着人们探寻道德、治国和修身之道的灵感与指引。 |
276、宪极之道,乃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之策,唯有秉持宪法精神,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
277、隆准公是古代中国历史上一位睿智而仁慈的君主,他以睿智的领导和仁慈的治国之道,使得国家在他的统治下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历史将他铭记于心。 |
278、帝纪是中华文化中珍贵的历史记录,如同一本永不磨灭的史书,述说着先贤英明的治国智慧和民族兴衰的沧桑变迁。 |
279、皇经是古代中国帝王用以治理国家的重要法典,其中蕴含着千百年来智慧与治国理政的精髓。 |
280、虞舜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位明君,他以仁德治国,广纳贤才,使得国家安定昌盛,被后人称为至圣先师。 |
281、帝功是历史的镜子,反映出一代帝王的治国功绩和政绩,成为后世铭记的典范。 |
282、萧何律官至相国,其治国之道如同细密编织的织布机,将百姓的疾苦纳入法度,使国家繁荣昌盛。 |
283、诏稿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和人民的期待。 |
284、五范是一个古代儒家提倡的修身治国的道德标准,它教导人们以忠、孝、仁、爱、信为准则,使社会和谐稳定,民风淳朴。 |
285、枢钧如同大地之轴,承载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是治国安邦的关键所在。 |
286、小吏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笔墨间舞动着治国安邦的使命,默默奉献于国家大计之中。 |
287、贞观之理,犹如一轴历史画卷,展现着唐太宗李世民治国的智慧与威严。 |
288、刑篇是我国古代法律经典《尚书》中的一篇,它记录着古代中国的刑法制度和司法原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治精神和治国理念。 |
289、大法小廉,乃是治国之道,以大道宽容,小廉清正,方能铸就国家长治久安。 |
290、莅民者,君王之道也,以仁义之心,温和治国,才能得民心。 |
291、上柱国,是我国古代对具有卓越政治才能和功绩的官员的尊称,其治国之道如同一根坚实的支柱,支撑着国家繁荣稳定的大厦。 |
292、御历中记录着历代皇帝的治国经验和智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 |
293、上贤之道,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 |
294、推贤让能,是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只有让位予人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 |
295、在历史长河中,圣君们以仁德和智慧统治国家,让人民享受和平繁荣的时光。 |
296、鄂棣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子,承袭父皇遗志,开展治国平民的苦心经营。 |
297、古宪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着古代社会的法治原则和治国理念。 |
298、诰章是历史的见证,记录着古代王朝的法令和政令,它们见证着帝王的治国之道和智慧。 |
299、在古代社会,玄规是儒家重要的道德准则,其宗旨是推崇仁义之道,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300、左贤王统治下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被后世誉为治国之能臣。 |
301、禀法者,君子之修身治国齐家之基石也。 |
302、至圣文宣王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位仁德明达的君主,深受人民爱戴并留下了不朽的治国遗训。 |
303、朱笔官票上的文字如同珍贵的历史记载,传承着古代官员治国安民的智慧和勇气。 |
304、讯治之道,乃是以仁义为本,以公理为准,方能治国安民,造福万民。 |
305、鲁学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哲学思想体系,以孔子为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 |
306、尸谏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指被人民祭奠的死者在冥界劝谏生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307、前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与智慧的时代,汉武帝的治国之道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
308、在历史长河中,沈尚书作为一位睿智持重的政治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和宝贵的治国智慧。 |
309、潞涿君是古代一位仁义风范的君王,他治国有方,百姓安居乐业。 |
310、十行诏是历史上皇帝发布的十条规定,代表着他的政策和治国理念。 |
311、在古代,皇帝常常倚赖着身边的贤臣们来辅佐治国,他们便是被称之为“僚贤”。 |
312、在漫长的寿宫里,年轻的皇子和公主们接受着严格的教育,为未来的治国而努力学习。 |
313、骑士带着剑,肩负着救治国家危机的责任,展现出了他的污真品质。 |
314、姬伯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位贤明君主,他以仁义治国,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
315、上篇上论,是我国古代治国方略的重要原则,意味着在撰写文章时应当严谨思考,立论清晰,以求言之有据,论据充分,切忌随意妄言。 |
316、论道经邦,乃是一位智者所应当追求的境界,在这里,人们不仅以高尚的道德准则统治国家,更以智慧和仁爱来引导民众,创造出和谐而繁荣的社会。 |
317、帝书,如同一座珍宝库,记录着历代帝王的智慧与治国之道,指引着后人探索着真理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
318、在古代宫廷中,主吏是负责管理宫廷事务和记录重要文件的高级官员,他们如同智慧的守护者,细心地守护着帝王的治国基石。 |
319、征鞅,古代中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以其变法思想和改革措施而闻名于世,他的治国之道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
320、少傅如同一轴古老的画卷,细腻描绘着国家兴衰的历史长河,永远激励着后人追求治国安邦的理想。 |
321、寮宰的确是个不太常见的词语,它可以指代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级官员或宰相。让我来尝试一个造句:
在古代中国,寮宰常常承担着重要的治国重任,他们需要智慧和谋略来应对国家的政务。 |
322、闵悼为一位历史人物,其执政期间,国家稳固,人民安居乐业,他的治国之道在后世被传颂,成为了一代明君的典范。 |
323、虞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君主,他以仁德治国、爱民如子而闻名于世。 |
324、在古老的皇宫中,明王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突然,他进入了一个梦境,看到自己在繁花似锦的花园中漫步,周围是鸟语花香,和煦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让他感到无比的宁静和平和。这就是明王的梦,它象征着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的爱和期望。他希望他的国家能够像他的梦境一样,充满和平、繁荣和幸福。他醒来后,更加坚定了他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决心。这个梦,成为了他治国理政的动力和指引。 |
325、宣和年间,皇帝朱熹在紫禁城的书房里,翻阅着古籍,寻找治国之道。他的眼神坚定而专注,仿佛能看穿历史的迷雾,洞察未来的走向。这一刻,宣和的精神被永恒地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
326、儒道,是中国古代两大思想体系。这里有一句话来描述它们:“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则以无为而治,自然而然。” |
327、半部论语,治国安邦的智慧在其中。这句话意味着,只需要理解《论语》的一半,就足以获得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智慧。这体现了《论语》的深厚学问和其在道德伦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