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1月27日,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法国巴黎立下遗嘱,在其死后用其大部分遗产设立诺贝尔奖。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故事,相信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了。今天我们不讲他的炸药和他设的奖,来讲一讲他的一点小八卦。
在某些偏远山区,当村里有人出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或怪叫时,家人不是带他去看医生,而是请“神仙”为他“驱鬼”,因为他们认为这种现象是鬼附身所致。其实,这只是一种疾病——羊痫风(又叫羊角风)的表现。
羊痫风的医学名称是癫痫,这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指反复发作的肢体抽动或惊厥。古罗马恺撒大帝在临终前两年也患了癫痫。他曾于台伯河边跌倒并抽搐不止,此事流传一时,因此当时的癫痫又被称为“倒下的疾病”。现在普遍认为癫痫是一种由脑神经元异常高度同步化放电所致的慢性脑部疾患,特点是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的脑部持久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后果。癫痫在人群中发病率为0.7%,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中尤为多见。
引起癫痫的原因很复杂,有些病因已清楚,有些仍在探索中。前者归为症状性癫痫,由各种可能影响脑结构或功能的病变所致,如脑外伤、颅内感染、肿瘤、中毒等。后者叫作特发性癫痫,除可疑的遗传倾向外无其他明显病因。而疑为症状性癫痫但未找到明确病因者则称为隐源性癫痫。癫痫的发生是癫痫阈值降低、神经系统损害、促发因素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如饮酒、过度疲劳、强烈的情绪波动等均可诱发。
由于神经元异常放电的起源及电活动传播累及大脑部位的不同,不同类型的癫痫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包括运动、感觉、精神、行为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症状,主要分为全面性和部分性发作。癫痫大发作时,患者往往大叫一声、倒地、丧失意识,随之出现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口吐涎沫、舌咬伤、小便失禁等,一般几秒或几分钟即可恢复。有的患者出现突发、短暂的意识障碍,但不倒地,只是双目凝视数秒,面色发白,手中所持之物坠地,这属于癫痫小发作;还有的患者出现不自主、无意识的动作,如咀嚼、吞咽、解衣扣、翻口袋等,被称为自动症;而精神运动性发作的患者则可能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爱丽丝一样,常觉得自己的身体或围绕身边的物件不断地在面前缩小或长大。
诺贝尔也是一名癫痫患者。他在婴儿期就常抽风,他后来在一首诗中曾描写过癫痫发作时的抽搐和痛苦。然而疾病并没有影响诺贝尔的成就,特别是在炸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积聚了巨大的财富。诺贝尔逝世前,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设立了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颁发给物理、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及和平5个领域(后添加了经济学)成就最突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