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闻子瞻将如终南太平宫溪堂读书

为吏岂厌事,厌事日堕媮。

著书虽不急,实与百世谋。

问吏所事何,过客及系囚。

客实虚搅人,囚有不自由。

办之何益增,不办亦足忧。

嗟此谁不能,脱去使自收。

幽幽南山麓,下有溪水流。

溪上亦有堂,其水可濯漱。

终日不见人,惟有山鹿呦。

是时夏之初,溪冷如孟秋。

山椹黄笠展,林笋紫角抽。

朝取笋为羹,莫以椹为羞。

溪鱼鲤与鲂,山鸟鸴与鸠。

食之饱且平,偃仰自佚休。

试探箧中书,把卷揖前修。

恍如反故乡,亲朋自相求。

蔚如瓮中糟,久熟待一篘。

为文若江河,岂复有刻锼。

尚何忆我为,欲与我同游。

我虽不能往,寄诗以解愁主

补充纠错
上一篇诗文: 李氏园
诗文作者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2118 篇诗文